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浪潮中,师范学院“AI赋能教育教学创新”系列培训持续深化。4月1日起,学院迎来第三次集中学习,各系部结合学科特色自主设计培训内容,围绕AI技术在教学中的多元化应用展开深入研讨与实践。与此同时,上一阶段的分散实践成果初现,教师们在AI赋能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迈出坚实步伐。
第三次集中学习:学科特色引领,自主创新迸发
根据培训方案,第三次集中学习由各系部自主安排,充分体现学科差异性与创新性。各系部积极响应,聚焦AI技术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,通过案例分享、工具实操、分组讨论等形式,推动教师将AI技术转化为教学创新的具体行动,为后续实践奠定扎实基础。
小学教育系组织教师参与实操训练,深度体验AI课堂互动平台与智能测评系统的协同应用。学前教育系围绕“AI辅助课程建设与案例分析”展开专题研讨,展示了基于生成式AI的课程大纲、教案、案例等在教学中的实践案例。教育学系重点探讨AI在教育学通识课程建设策略优化中的应用,现场演示了智能题库系统的操作流程。心理学系以“AI赋能儿童行为分析与个性化教育”为主题,分享了利用AI技术进行幼儿学习轨迹追踪的实践经验。教师技能教研室以AI赋能学科教学创新为题展开了学习与讨论,提出我们必须主动拥抱技术变革,才能为学生提供适应智能时代的教学体验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AI赋能心理健康教育,提升教学效能为题,探索AI工具与心理教学融合路径。
分散实践:探索AI赋能教学,成果初现
分散实践阶段,教师们结合集中学习内容,在真实教学场景中开展AI技术应用探索,形成了一批具有学科特色的初步成果。学前教育系万超利用超星AI助手自主生成教案大纲,制作知识地图,辅助教育教学;小学教育系刘雅静利用生成式AI工具辅助学生儿童戏剧的创作与修改;教育学系周萌利用AI工具辅助班级管理案例生成,切实提高了班级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。
展望未来:经验交流蓄势,改革成果可期
随着培训进入后半程,培训将进一步聚焦成果提炼与经验共享,在后续第四次集中学习中组织全体教师开展“AI赋能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”,推荐教师代表展示阶段性成果,为最终案例提交与推广奠定基础。
在人工智能与教育双向奔赴征程中,师范学院正以扎实的实践与开放的姿态,为培养创新型教育工作者注入强劲动能。